Below you will find pages that utilize the taxonomy term “投资”
2024-01 股灾回顾
2024 年 1 月,A 股发生了一次股灾,影响一直持续到 2 月份。对我这个没怎么经历过大起伏的新韭菜来说,有必要回顾下这期间的一些观察学习。
俗话说,喜欢复盘的人就会收获很多复盘。但这篇记录也谈不上复盘,毕竟谈不上有太多实际的改进,只能说多了点见识,拓宽了点想象力。
毕竟在混沌的世界,想象不出来的魔法就没法实现。
发生了什么
- 2024-01-17,在连跌了一段时间之后,E 大微博说很多指数都跌破了长期趋势线;有人认为是公开的 GDP 数据不被认可
- 2024-01-18,开始有国家队买入一些 ETF,但没有大面积买也没有持续
- 2024-01-22,上证指数到 2750,接下来几天都是开盘大指数下行,国家队买了一些又回弹,呈现 U 型图;也开始有人说雪球敲入爆仓,也有说期货交割什么的,可能都在找理由吧
- 2024-01-30,开始有国家队买入 ETF,集中在沪深 300、银行证券中字头,其他比如创业板、小盘依然比较惨
- 2024-01-31,根据 E 大的估值统计,现在全市场 PE 是历史第三低,仅比 2018 年两个时间点高
- 2024-02-02,段子挺多的,人民日报还发了个《“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”》,把网友整无语了;开始有人说转融通做空的问题、地方债务引发做空等等,总之跌到一定程度就是会有各种原因分析
- 2024-02-05,上证指数跌到最低点 2635,根据 E 大的估值统计,现在是 PE 历史第二低,PB 历史最低;且慢提醒我补仓 33 份,这是提醒过的最多的一次;有知有行的市场温度计到了最低点 1℃
- 2024-02-06,国家队开始买小盘股(据说一开始只买大盘股,导致其他资金抛售小盘跟买大盘),中证 500、中证 1000;整体慢慢反弹
- 2024-02-21,上证指数回到 2900,基本完成反弹;后续又站上 3000,在 3000 徘徊
我做了哪些操作
- 网格,庆幸咬咬牙遵守纪律:
- 触发了不少买入,包括医药、恒生科技、传媒,硬着头皮继续买
- 买入资金有的从卖出其他品种来的,卖出的自然是卖在了低点
- 后来网格逐渐回收,包括恒生科技、传媒都在今年创造了不错的收益
- 中证红利,为自己的恐慌买单
- 2024-01-18,出于某种「平衡」的心理,卖掉了近期总体涨势还可以的中证红利
- 2024-01-29,红利先被救起来,涨了一些后,出于对未来不确定,又卖了一些
- 事实证明这个完全错误,红利由于符合一些避险的情绪,是 2024 上半年涨最好的品种之一,卖了之后到目前为止涨了 10% 左右
- 本来我整个仓位的红利占比就不高,一直也没好机会买入,更好的方式观察趋势是 000922 趁跌到 4800 左右、且慢提醒补仓的时候加一些,不过当时确实恐慌大于一切
- 混合债、可转债,卖早了但也接受了
- 2024-01-25,卖出一些混合债,也是出于跌太厉害了压力比较大,债券投资中这些混合债也是我比较头疼的部分
- 2024-02-05 开始回涨之后,继续卖了一些混合债、可转债、一直想干掉的差的债,买了点短期纯债;也卖了之前的垃圾基金,也属于不太后悔的
- 后来有一些混合债回涨比较厉害,确实不应该太快抛售;不过大体上不后悔,毕竟本来也计划债这里更纯粹点,只是这个时间卖确实亏了一些
- 指数基金,小心翼翼加一点点仓
- 买了传媒、中证 500、沪深 300、创业板、医疗等,肯定买在不贵的位置,就是胆子小所以买特别少
- 2024-01-31,卖了长赢计划中 5 份金融地产中的 2 份,主要也是恐慌,后来其实都涨回来了
在这以后,我是谨慎了不少,本来每个月的定投也慢慢改成观察有机会再补仓了,补仓金额也没以前放得开。另外大部分钱也还是进稳健投资,可能国家想收拾的就是我这种不花钱的人吧哈哈。
2023-08 投资记录
最近回看一年前的日记,发现自己投入精力研究投资已经一年了,「研究」其实是慢慢迭代,作为一个工具人(指不停换工具、而不是专注事情本身的人),直观感受是怎么才过了一年。借一周年的时机,记录下自己的投资行为,方便回顾批判。
1. 基础框架
1.1 一些学习历程
再回顾和补充下2022 的更改日志提及的投资学习:
- 2022 年,因为厌倦工作等缘故,开始关注退休、关注自己的钱;意识到前几年攒下来的钱,没有生出更多钱,大部分都放在定期理财上了;自己对投资的了解太少(2021 年股市大热的时候,作为韭菜买了一点基金但亏损严重),在短期手握现金无大支出(没有买房买车的想法)的前提下,应该学习怎么让手里的钱成为资产(能生钱的才叫资产)
- 看了《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》,被吸引了,开始看「也谈钱」公众号,从这里知道了且慢、有知有行
- 看了《指数基金投资指南》,开始关注指数基金投资,关注「银行螺丝钉」公众号
- 在有知有行 APP 上学习一些课程,了解「四笔钱」、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的概念,也比较认可买指数的逻辑
- 从有知有行和「也谈钱」,知道了「ETF 拯救世界」也就是常说的 E 大,加入且慢的长赢计划,开了证券账户,学习跟投网格
- 从抖音、B 站、小红书学习一些投资知识,并且开始阅读一些技术分析书籍,比如《日本蜡烛图技术》
- 整理了一套自己的资产梳理方式,做每月总结;也写了一些工具做这件事,自己的渠道比较分散,折腾了一阵子最后用 OCR + 文本处理的方式,辅助每个月的记账分析
- 学习怎么在同花顺看一些指标数据,支撑位、压力位,开始计划写一些工具来主动分析
1.2 目标和计划
我想要得到什么?我羡慕提前退休、财富自由,想持续成长,但我没有更明确的长期计划。没有明确目标很难做规划,所以我还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资产总值目标,接着:
- 根据一些行情估算(比如参考十四五规划 GDP 增速 4.7% 的目标,优质资产理论上会更好一些),设定自己的目标,我设定的 6%
- 根据自己当前资产、收入、收益率目标,使用这个工具,计算应该什么时候达到资产总值目标,我的下个时间点是 2027 年 3 月
- 在收益率的目标下,评估自己手上的钱投资比例,比如:通过 8-3-1(8% 的权益类投资收益率,3% 的固定收益类投资收益率,以及 1% 的再平衡)的评估方式,计算应该分别投入多少比例,在 6% 的目标下,我需要 40% 权益类投资,60% 固定收益类投资: $$40\%*8\%+60\%*3\%+1\% = 6\%$$
当然这些计算还是比较粗糙的,应该注意:
- 工具计算的时候,预期是手里的钱需要持续有 6% 的收益;而这些钱并不总能都分给权益类、固定收益类投资,总有需要用到钱的各种情况
- 另外权益类投资的钱应该是 3-5 年内不会用到的钱,一定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
- 需要考虑行情控制仓位,不能为了达成资产配置目标,不管行情盲目下注
1.3 资产规划
参考了四笔钱的思路,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划分了(为了减少统计麻烦,没有很严格地认为能生钱才叫资产):
- 非长期投资资产
- 活期:零钱,日常开销
- 外借:借出钱款
- 负债:贷款之类的
- 保险保障:购置保险
- 投资资产
- 活钱:紧急备用金(一年生活花费,FuckYouMoney);货币基金(通常是临时放置)
- 稳健理财:理财(需要关注锁定周期,底层债券也有风险);债券基金(一般要放一年以上,也有风险)
- 长期投资:ETF、基金等,需要持续研究的主要投资,同时也需要控制仓位(目前除以总资产 40% 作为仓位参考)
每个月我会记账,了解当月的收入支出,根据上面这些类别统计资产。这些我都记录到 Excel 表格,虽然不够酷炫,但够用且实用。额外的,对于投资资产,我会记录到有知有行的 APP 上,方便查看收益。
读李笑来《财富自由之路》
播客节目《知行小酒馆》某一期介绍了《财富自由之路》这本书,李笑来和这本书都存在一些争议,以前的我也看不太上这类书籍,但这一两年逐渐开始阅读它们。也许之前的我还没遇到太多问题,而当我到了不惑之年,想找一些答案了,渐渐发现以前忽略了的书或者文章,也许有我需要的内容。
于是我五一借着假期认真读了其中一些篇章,读完之后,我觉得它未必给了完美的答案,但至少提供了思路。
这篇文章写得比较随意,内容很「公众号」,实际上我先发布在了今日头条上。我想知道这种风格的文章有没有反馈,结果是没有任何反馈,也许有很多原因。我想了想虽然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怎么样,但我还是应该坚持更新自己博客,在这里留存一份。
1. 财富自由?不,我要成长
李笑来认为:
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,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
也就是说,我的时间我做主了。从此刻开始我想做主我的时间,那我之前的时间肯定是高效利用了。怎么高效利用,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卖出的钱(拿到更高的薪水)或者将时间卖成多份,前者有上限,后者需要琢磨。
把原来一份的时间,卖出更多份,核心在于打造自己的产品,做创意性的内容,写书也好、做自己的服装品牌也好,能持续带来正向收益,能重复卖出去,就能提高时间的效率。
这是从目标和实现上,阐述了财富自由这条路。那从观念上,李笑来又认为,我们不应该死盯着「财富自由」四个字,它不是目的,成长才是目的;盯着一件事会自己厌恶其他事情(比如厌恶工作),如果专注于成长,那只要其他事情有助于成长,我们都会去坚持。再自由,也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,引领自己向前的力量。
2. 我该怎么成长
要怎么成长呢,李笑来拆分了几个主题,用了好几篇文章来反复说明:
- 集中注意力
- 保持耐心
- 有正确的价值观,做正确的事
- 提升元认知
不难看出,这些都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,李笑来认为,去拥有这些品质,去将方法运用到生活工作投资,是可以持续成长,是可以走上财富自由之路的。
2.1 用注意力成长,而非售卖它
李笑来指出,我们关注该关注点事情,不要去凑热闹、随大流。以前的门户网站、微博,现在的短视频平台,本身就是一种买卖注意力的生意。你将注意力卖给了平台,平台用广告赚钱,从企业来看,它花时间做出的平台,只要有人看它就卖出一份,它卖出了多份,它实现了自由,那你呢?
注意力很稀缺,所以应该用好它。如果你不知道应该用在什么地方,可以考虑:
- 积累知识
- 磨炼技能
- 观察生活
- 思考未来
- 创造价值
- 经营人脉
同时,我们将注意力放到自身、放到成长,也别担心因此错过了什么,该知道的总会知道。另外,李笑来的这个观点我很同意:牺牲掉部分在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,会让我们失去一些安全感(比如不花时间看盘是不是有时候心里慌);但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,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,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、思考。
2.2 保持耐心,做长期主义者
保持专注,不要太容易被其他事情左右,对当下、未来笃定,同时保持耐心。我们可以看到专注、耐心其实都是有点反人性的,不跟他们做斗争,就会容易随大流,容易在成长路上有偏差。
作为一个追求持续成长的人,我们必须「活在未来」,为未来做打算,把眼光放长远,用李笑来的话说:
最终,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有更多的财富。道理很简单啊:所谓的投资,无非就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。
眼光放到未来,就要对眼下的事情有耐心,有耐心的人,通常也信奉长期主义。李笑来提到两种人格,表现型人格(Be-Good Type)和进取型人格(Be-Better Type),前者让自己光鲜亮丽,后者更在乎自己的成长。他们的显著差别是,后者只会把成功当做一种状态,耐心追求长期成长,去攀越自己人生的一座座高峰。
我们注意到,长期主义讨论的是时间维度。在很多篇文章中,李笑来都提到应该增加考虑时间维度。很多事情加上时间维度考虑会豁然开朗,比如说看好某一个成长股票,增加时间维度考虑,一个是可以更好考虑当前价格是否合适,另一个就是对于短期波动不再焦虑,坚信了长期会有成长,那只需要耐心等待。
这里就涉及到李笑来提到的实现财富自由的方式之一,股票投资。因为这本身也是一种将时间多份卖出的事情,自己有能力做一个成长公司也可以,没有的话去投资也可以。在股票投资中,他提到了几个关键点:
- 尽早入场,用真金实银学习,不用在乎本金的多少,因为你有再多钱也需要去学习
- 不要短期期望过高,长期期望过低,这同样是对我们耐心的考验
- 留在牌桌上,而且不要 ALL IN,这是一些基础的底线了
2.3 正的人做正的事
好了,我们知道我们需要成长(摆正观念),也知道一些途径(比如专注自己的事情、研究股票投资等),有了奔头怎样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跑偏呢?
李笑来从创业者的角度,引用了别人对成功创业者的描述:创业是会做解答题的人答对了选择题。选不对道很难成功,选对道背后就是有正确的价值观。
价值观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不好的,这是基础功能,在复杂多样的世界中,它还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更好的。一个聪明人,不可少的是:清晰的概念(知道有什么),正确的价值观(知道怎么选怎么做)。
价值观让我们知道,什么才是刚需。这里的刚需,理解成他人的刚需,是正确理解他人需求,去做出持续有生命力的产品。理解成自己的刚需,价值观指导我们将成长、耐心当做自己的刚需,给在做的事情增加一些意义目标,能帮助我们更好成长。
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价值观呢,其实上面也已经说了不少,这里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正确价值观:
- 注意力 > 时间 > 金钱
- 成长 > 成功
- 未来 > 现在 > 过去
运用价值观去做选择,就要能筛选出更重要的事情,考虑必要条件(这也是保持专注呀)。在运用价值观的时候,也需要注意一些坑,比如以偏概全,这也需要我们去涉猎更多、行动落地、保持长期跟踪。就像文章提到的,他们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成长更好:
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(选择是人生头等大事)、方法论决定选择后行动的质量(行动构成人生)
2.4 元认知:站在高维度反思
上面提到的价值观,必然是跟随着人生阅历不断迭代的,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「认知提升」。「你没法赚到你认知外的钱」,一方面是宽慰人们不要对失去的机会太过惋惜,机会有的是,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,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,让自己的认知多走一步,可以积累更多财富,获得更多成长。
价值观的迭代,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思考、决定过程(记录和复盘是很好的习惯)来实现,这个过程跟元认知密切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