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2020 杂谈
疫情 2020 年绕不过的话题应该就是疫情了。记得刚开始重视疫情的时候,我在回家的飞机上戴着口罩,在机场喝奶茶还很注意要去洗手,下飞机时空姐问我口罩哪里买的,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买不到了。再后来情况开始恶化,武汉封城,各个地方开始有病例,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就是,春节也不敢去哪里了,开始谨慎起来,家里只有妈妈出门买东西;中间甚至也开始屯粮食;每天看着新闻,感动或者气愤,也很担心后续的情况。
后来开始在家办公,翻了下当时的记录:
坏处 - 桌子椅子没有公司舒适,没有显示器 - 可能被打扰,比如扫地机器人 - 沟通没有面对面直接 - 了解生活有意思的事情机会减少了 好处 - 随时可以站起来活动下休息 - 食物质量比较好 - 午休环境比较好 再后来,需要回北京上班了,家人还很担心希望我别那么快回去。回了北京也正常隔离了两周,然后开始正常上班。
上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自己带饭了,虽然也只是坚持了一段时间。那段时间如果下班比较晚,再拖拉一下,可能就十二点还在做第二天的饭了,有时候也起床再做。后来晚上没法太准时下班,所以也开始带晚饭了。当时还做了一些做饭记录:
- 当前季节能买到的菜 - 青叶菜容易发黄 - 围绕肉菜先做选择 - 猪肉馅 - 猪五花 - 牛肉 - 肥牛(羊)卷 - 鸡腿、鸡翅(放进盒子可能会不太方便) - 虾肉 - 虾米、干贝、火腿、肉丸类 - 做饭时间(不包括煮米饭)不要超过四十分钟 - 固定一些样式减少选择困难 - 考虑午饭晚饭一起 不过自己做饭也吃得多,胖了一些,直到十一过后才好好减肥,体重控制了一些,但也还没下降到去年同期的体重水平。
再后来,中间疫情还反复过,又开始在家办公了一两周。大家开始慢慢不那么害怕了,也开始有出门游玩之类的。但一旦有风吹草动,依然很害怕,比如现在冬天加上年关,又开始紧张起来了,每天关注感染人数,感染人行踪等等。
今年使用最多的产品应该就是口罩了,一开始还去淘宝买各种各样的口罩、防毒面具等等,虽然买到的也不是很靠谱。后来到公司开始可以每天在前台领口罩,到现在我还坚持每天去领,总感觉不领白不领,可能以后也有用,以后也还要戴很长一段时间。后来发现戴口罩之后,脸也开始长痘痘之类的,不过也没办法,只能说没有必要的时候摘下来。现在回头想想,可能也是因为戴了口罩,基本染上没有呼吸道感染这类疾病。
业余生活 工作之外的生活,主要是:
读书,年末尾读了一本管理类的书《重塑组织》和一本社科类的《国富论》,以后应该也会多读一些此类的书,多做一些思考,不过也会跟小说一起穿插着读。
电影电视,2020 年还是看了一些国产电视的,有的是广受好评的,比如《隐秘的角落》《沉默的真相》等,有的是老的电视剧,比如《琅琊榜》,总体来说都是消遣性质的,也都感觉不错。另外还看了综艺《乐队的夏天》,这次没有跟之前一样喜欢很多节目中的歌了,其实节目也没好好看,确实没有第一季那么喜欢了。
贝斯,年中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没有自己业余生活的追求,于是又买了把二手贝斯和箱子,想继续练练。但有时候没时间,自己也不上心,没有好好练习。有时觉得它存在在那里就很好,新年争取定期练习一下,还是能体会到快乐的。
游戏,还是玩了好几个游戏的,比如玩了一年终于通关了的 P5,比如白嫖伍哥的《塞尔达传说:织梦岛》,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还玩了一些小游戏,比如《世界游戏大全51》,俄罗斯方块等等。都挺欢乐的,总的来说 NS 游戏玩比较多,PS4 打开的机会还是少。后来还买了健身环,争取好好锻炼,能对身体有帮助。
音乐,其实没有怎么听音乐,有时候也烦了,觉得没那么有意思。倒是听了不少的播客,从讲《乐队的夏天》的「不赖电台」开始,订阅了一些讲日常生活、人文社科的播客,其实以前也有听 IPN 李如一他们的一些节目,只是现在有时候会早上起来放着播客做事,听的频率高了。不过 2020 年确实也增加了很多播客,可能确实是个风口,也是疫情推波助澜。
出行,旅游了一次,总体体验很好,很喜欢苏州,甚至还挺想去那一片工作居住的。
其他状态 2020 年总体来说不太上进,有时候想太多做太少,工作方面总结太多代码写太少。周末或者放假也都比较懒惰,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做好计划,好好执行,不要让自己陷入迷茫或者停滞不前。我觉得我已经到了接近三十岁的人那种迷茫期了,有时候在对「意义」的捕捉过程中产生怀疑,有时候在职业规划上不明确和绝望,有时候是对自己想要什么没有什么想法。我觉得我既需要让自己多做事,丰富起来不要花太多时间空想难受,也需要整理下自己接下来的安排,有所侧重。之前也有一些预感,发过一个广播:
Posts
2020.11 组装台式机
前因 在 2016 年夏天差不多,我买了一个 MacBook Pro,大概配置是 4 核 8G 带 128G 硬盘,当时还是让斌哥在美国帮我带回来的。很快 128G 不够用了,确实太小了,我还加了一个存储卡。再后来机器配置不够用了,软件有的带不动,而我又挺经常用 Linux 的,装虚拟机也很卡,于是就想换机器。
然后我考虑了一下,觉得不想再买苹果的电脑了,原因有几个:
性价比不高,同样价格可以买配置更好的 Mac OS 有时候不够方便,升级之后很多软件也要跟着升级 有一些软件只有 Windows 版本或者 Windows 版本有更丰富功能、表现更好等,比如一些游戏或者音乐工具之类的;另外而且盗版软件也少,尽可能用正版但有时候还是会选择使用盗版 另外又觉得还是不买笔记本电脑了,原因是我也没有很必要的带出门的需求,而且做开发希望机器能比较好,台式机能更好地配置。另外我也还没组装过台式机,也有一点好奇想自己动手的心理,于是最后就决定台式机 + Windows 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,开发再装 Linux 虚拟机。
一旦有了这个想法,我旧开始蠢蠢欲动,把我的 MacBook Pro 卖了,大概 3000 元,然后开始观望准备双十一攒一个机器。
花钱装机 最早我的预算是 8000 元,于是一开始就选了 AMD 3700x 作为 CPU,加上周边的配置组了一套。后来又觉得想买更好的,毕竟其实现在公司的笔记本也是 8 核的了,于是又组装了一套 AMD 3900x 的套装,比较大的差别大概就是 CPU 和散热了,毕竟 3900x 如果上风冷的话基本都是个头很大的,不好选机箱,于是选了一个水冷也相对比较贵。
纠结了一阵子,最后我还是选择了 AMD 3900x 这套,而且因为很多有保价所以在双十一之前一周买了(有个坑下面会再说到)。整体的配置文字版的(总感觉京东的链接也什么时候就无效了):
(2020.11.11 更新双十一保价后价格)
【3000】CPU:AMD 3900x 【999】主板:技嘉 X570 GAMING X 【899】显卡:微星 GTX 1050TI 【999-200 保价】内存:金士顿 DDR4 3200 16G*2 【349】硬盘:西部数据蓝盘 2TB 【1199-100 保价】SSD:三星 970 EVO 1TB 【200,闲鱼】机箱:爱国者 yogo k1 【259-40 保价】电源:长城 HOPE-6000DS 500W 【999】散热器:恩杰 Kraken X73 360 水冷 【30-10 保价】机箱风扇:爱国者冰魄 X1 【45】DP 线:绿联 DP 高清线 总计是 8628 元。其中机箱想来想去还是从闲鱼买了一个,找那种供应商的也不会旧,价格比京东会便宜一些。选显卡的时候我想了想,我大部分游戏还是从 PS4 或者 Switch 玩,需求没有很大还是不要盲目上好的显卡了。
Posts
对他人没有兴趣
年初刚到北京进行 14 天隔离的时候,看了个日剧 《凪的新生活》 ,讲了职场女性过着无趣的生活,在遭受了一些身体心灵的感激后,自己放了一个暑假,放空自己的故事。当然了就像所有日剧一样,最后还是回归了正常的生活。在某一集中,女主角被男主角说她对他人没有兴趣,大致想表达的是女主过得很无趣,对周围的人也没有什么共情。
这个说法会一直在我脑海里,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我也是这种人。特别从大学开始在外地读书之后,发现自己对身边人、身边事的冷漠无处不在,我开始不能感同身受一些事情。主要有两个方面:
不会主动去了解别人的状态。我比较喜欢人跟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感觉,从长大了一点之后我就觉得隐私的距离很重要,因此也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。从这个出发,我觉得我也不应该去刻意接近别人了解很多细节。至于你过得怎么样,状态如何,应不应该告诉我,应该是「你」的判断,你决定要不要告诉我。
觉得对方讲的一些事情,受限于自己的视角和能力,要么觉得无关紧要,要么觉得无能为力。虽然话说回来,很多时候他人的状态如果是本人表述出来,可能倾听比做其他事情都更有用一些。
如果还考究一些的话,我会觉得当前的社会,每个人都过得很独立,那种传统的连结在现在的环境下已经很少了。同时社会的分工也是一部分原因(不知道表述是否正确),大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做好自己的工作,所以从某些角度讲,你也不需要去对别人感兴趣。
但同时我不是一个不热心的人,一些场景下对朋友或者他人的关心也会做到位。就像我的另一个朋友,虽然经常说着「与我有何关系」,但本身是个善良热心的人,有时候就是会放不下。最后的状态就是,我关心他人那些我感兴趣的,我知道我没法做很多,但我也没法让自己什么都不管。
好像扯远了,不过最近考量了自身的一些状况,觉得确实有着无处不在的矛盾。
Posts
摸黑和作死
从去年开始,工作上越来越感到痛苦,主要是:
需要大量的沟通,作为一个「喜怒形于色」的人,这类社交性质的工作基本就是对我前二十多年生活经验的挑战。所以期间其实也出过一些问题,有人觉得我说话态度方式也不够好,我尝试了一些改变。每天经过很多沟通之后人就变得很疲惫,仿佛没有办法再应付其他的事情了。
需要做很多决定,小范围的拍板还可以,如果是决定一些方向的基本就变得纠结。接受的教育,其实并没有让我做一个对任何事情都诚实的人,真实的想法可能会盘旋不知道应不应该表达。
杂事太多,想要保证一个完整的时间做某件事比较困难,从他人的期待中,这些事情只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就可以被处理好。
过年之后,依然延续了不好的状态。疫情也带来了一些影响:认为生命无常,而且对人类社会比较绝望,活着大概都是侥幸;每天上班的同时也要兼顾做饭家务,时间更加压缩,疲惫的状态延续。
这种状态带来的影响很零散但也很明显,从观察自己的角度:
经常咆哮,包括内心经常骂街,回到家中没人的时候,可能想到某个事情就会骂出来
不爱惜自己的身体,比如强迫性的晚睡,明明直到需要早点做饭就是拖延到很晚,最后夜里两点才睡觉,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差;比如已经感觉到腿有点冷,也意识到应该多穿一条裤子,但就是不会去做直到感觉膝盖不那么舒服
没有动力做好事情,很容易进入自暴自弃的状态,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响
插播清明三天假期自己做了什么:第一天打扫房间,买菜做饭,下午看电视剧睡觉晚上本来打算工作一会儿结果打游戏休息了,夜里看电视剧;第二天起来有客户问题处理,收尾了电视剧,看了客户的问题,下午睡觉,起来找同事吃饭,回来直接睡过去了,四点醒来又睡了会;第三天本来要工作,也磨蹭了下没有推进,下午睡觉晚上有客户问题又看了会,本来假期打算做的事情基本都没做也很懊悔
自己想了一些之后,觉得现在因为缺少目标而「摸黑」继续往前,是导致这个状态的主要原因。想想自己也工作了快五年了,但究竟自己追求的是什么,好像从来没有给过自己的一个答案。有的人想攒钱买车买房,有的人想健康长寿,有的人保护自己所爱之人,但我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东西。钱当然希望有,但也知道这种东西没有最多只有更多,非要不可的东西似乎也没有,而且上面提到的生命无常也削弱了这种欲望,另一方面很固执认为一旦过分追求金钱肯定有很坏的影响。对生命或者家人,责任心其实很模糊,不是很想展开讲。
曾经阿三说我的生活状体可以用「憋屈」来描述,昨天跟同事聊了会,如果从最简单的角度讲,可以从「让自己快乐」出发给自己一些目标。那问题可能转换为,现在什么事情让自己不那么快乐,比如:
身体不舒服,因为久坐而导致的腰疼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,看上去只能靠纠正自己的习惯,以及保持锻炼的习惯来避免,要想办法把时间挤出来。
工作上的不舒服,包括上面说的沟通、琐碎的事情等等,我觉得需要想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才能决定当下应该适应还是寻找别的解决方法。
也记录一下可能的帮忙调整当前状态的策略:
考虑效率,节约自己的时间,减少产生空虚感
严格按照时间安排执行,敦促自己不要懒惰,少一些犹豫,不要陷入低迷的情绪
记住值得开心的点,必要的话就记录下来吧
也许可以看点书解答下自己的困惑
我也一直承认并不完全了解自己,如果自己跟自己面对面坐着,估计也会互相觉得对方难以沟通。如果可以的话,这次希望更了解自己一些。
Posts
生存本身就是一种「徒劳」
《雪国》这本书是我 2008 年买的,不知道什么时候看了其中的《雪国》,就没再继续,一直放在家里。2019 年国庆回家又看了《古都》,2020 春节又看了《千只鹤》,因为疫情留在家中,又把《雪国》这篇看了一次。想单独说下里面《雪国》这篇小说。
书中最引起我触动的是关于「徒劳」的一些描述。从东京到小城做艺妓的「城市败北者」驹子,喜欢上来寻欢作乐的东京少爷岛村。当她身上还残留的都市气息被发现时,有一段关于「徒劳」的描述:
但是,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,现在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,变成一种天真的梦想。他强烈地感到: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的那种傲慢的不满,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。她自己没有显露出落寞的样子,然而在岛村的眼里,却撑了难以想象的哀愁。如果一味沉溺在这种思绪里,连岛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缥缈的感伤之中,以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。
也许这段话有让人不自在的「高高在上」,但那种无力感仍让我感同身受。也许是因为这几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感受到一些寂寥和种种无可奈何。在被鼓励追求自己的价值、改变自己的过程中,很容易被一种茫然所包围。这种茫然,有处在一种不断追逐状态下的绝望,什么时候能赚够钱呢,什么时候可以有喘息的机会,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完整的;也有对追求本身的思考,到底想要得到什么,是否值得这么做。从书评中也看到关于「虚无主义」的描述,判断自己现在可能有这样的倾向。我的朋友 SY 最近经常说的「没有用」,一句比较万金油但能堵住一些问题的话,我觉得是这种境地的衍生。
一旦有这种想法,其实整个人会消极很多,不得不说最近一年多以来我的状态也确实如此。尽管也会为了坚持下去,保持乐观态度去推进手头的事情,但是总感觉会在什么时候泄气。当安静下来的时候,也会对自己所做一切进行怀疑。看到这篇小说里的描写,多少也产生了一些共鸣。想起在我最喜欢文学的年纪,我爸就表示不希望我读太多文学作品,认为这些作家很容易传达一些负面的情绪,我想他大概有自己的道理,不过如今我应该也被同样的情绪困扰。
回到书中,除了这种明显表述的「徒劳」,情节也不断渲染这一点。喜欢着岛村的驹子知道岛村无法跟她在一起,但只是多次明显的暗示,而不直接说自己的诉求。岛村也知道他不可能帮助改变驹子的生活,他即将要回东京,回到自己的生活。她说:「你走后,我要正经过日子了」。
小说的最后,岛村和雪子在一泻千里的银河下,穿过雪地前往火灾现场,那里的火冲向银河,那里同样挣扎着的叶子死了。「银河好像哗啦一声,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」,一切那么美,但他们在人生各自的没有意义的荒地上奔跑着,银河作为永恒者,只是在那里让一切变得渺小变得没有终点。
买的时候我刚刚初中毕业,忘记当时的一些心境,不过应该跟现在相差很多吧。
Posts
2019 糟糕的一年
八月份的时候,跟朋友去了趟日本。看烟火大会的时候,我们在河边。我坐在草地上,吃着买到的东西,前面也有人只能从缝隙看到烟火,但是心情真的很舒畅,想一直那样听着烟花声音,人群的欢呼,吃着东西没有什么负担。
十月份回家的时候,去了丁丁家,他家里有一台 CD 机(似乎是 Marantz 6006),我听了他好几张专辑,放着没怎么听过的 The Doors 乐队的歌,躺在沙发上,感觉很自由。跟这个城市也没有什么联系,只认识丁丁在这里工作,但就是很放松很享受。
虽然听歌越来越少,也不怎么走心,不过今年还是时不时有让我循环歌,还是很高兴的,比如现在在听 colorful world 。
今年其他记忆大概缺失了。
Posts
扔东西的季节
记得妈妈去外婆家总要做的一件事,就是帮外婆处理屋里堆积的各种东西。老人家喜欢屯东西,这个是谁送的,这个以后还有用之类的,但其实都是可有可无不那么重要甚至完全没用的东西,外婆就想放着不去动它们,这个时候就靠妈妈强硬处理掉。后来我发现妈妈自己也多少有点屯东西的习惯,不过也比外婆好一些了,家里相对整洁很多。不知道以后后辈怎么看我。
我发现每过一段时间,我就会特别想清理一下现在的东西。有时候会把旧的东西扔掉,可能之前一直偷懒没有扔,也有一些是可以留着,但是这个时候心里就是觉得想减轻某种负担,赶紧把东西赶出家门。还特别想把手头的事情清理掉,看到一半的书,打了一半的游戏,这些残留太多了,就会觉得很累赘,想赶紧从身上甩开。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草草了结一些事。
实际这样做是否真正减轻了某些「负担」呢?其实心里可能还是会因为清理了一些东西而舒服一些,这种「清理」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整理心情,现实面对的事情和生活中的实物都给了自己一些负担,在处理掉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有种抛开过去的感觉。能没有牵绊直接重新开始,也是一种新鲜感吧,虽然可能有段时间后,这些负担重新回来了,一模一样。
不过有的东西草草了结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。大概每次希望做清理,通常都是处于比较烦躁的状态,这时候了结的事情,可能就真的烂尾了,丢掉的东西,可能也实际有点用处。甩开的东西真的干净甩开了吗,很大程度还会卷土重来吗?于是最后可能只是给了自己短暂的安慰,跟周围一切的牵绊,比如那些衣物家具、电视剧情、游戏进度,强行割裂可能本来就是做不到的吧。另一方面,这些「清理」的意义,可能也只是用来逃避一些更烦心的事情。
每次这种类似「打压欲望」的活动,总能引起发起一些对自己的灵魂质问:我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,为什么要开始做这件事等等。再深入想一下,确实还有一个对应的时期,就是很想要一些东西,想用欲望填满内心的某些部分。通常吧,也是忙到生活没有其他余地的时候,才需要用更多的欲望填补空缺。
Posts
Osaka - 职业笑容
2019.08.11 我们去了环球影城。大体上就是买了快速票,玩了哈利波特、大白鲨、小黄人、蜘蛛侠的样子。很多电影我要么没看过,要么看完忘了,所以玩起来也没有很融入,不过 4d 的感官体验还是很棒的。bin 说得对,还是得有 IP,这些东西如果就是单纯 4d 体验,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玩。
另外是我对这种「虚假」的表演、体验并不是很感兴趣,对童话中的世界,既没有办法代入,也无法觉得有多好玩。长得可爱的东西,也没有让我很心动。
在玩大白鲨的时候,工作人员扮演船长带领我们逃过大白鲨的攻击,她一直在说话,非常卖力,虽然听不懂,不过她的表情在告诉着我们惊恐、安定、冷静、惊魂未定。需要惊吓的时候,她满脸恐慌,告诉我们大白鲨出现了,需要安心的时候,她脸上又露出笑容,甚至有点挤出笑容,眼睛两边有一些皱纹。不知道她需要每天扮演多少次这样的过程,但看上去真的很尽心,也看得有点难受。
还是对制造出来的,融入的式的场景无法体会奥妙。
晚上吃了好吃的大阪烧:
第二天随便买点东西就回北京了,回到秋天。
Posts
Osaka - 夏日终曲
2019.08.10 我们去了奈良,刚出车站不远就看到很多小鹿,一点都不怕人。旁边还有人卖鹿饼,可以喂食,那样小鹿们就会跟着你。不得不说小鹿的粪便味道还真是有点臭。往山上走,还看了一些神庙,夏日阳光、树叶残影,就像在电影里一样。
离开奈良之后,去了大阪城(达坂城的姑娘~随口就唱出来)。接着回到酒店休息一下,就去看烟火了。早上出门的时候已经咨询过酒店的工作人员哪里可以看,以及路线怎么走,她建议我们早点去,不然会很多很多人。
果然,坐公交车到那边之后,发现大家走路过马路都要慢慢悠悠。观看烟火的地方是河边,河的两侧都可以看。我们到的时候,很多人都带着地摊到河边占座了,河边坐满了人,很多男生女生穿着和服,有说有笑。我们逛了一下,发现桥底下有卖吃的,也可以看到烟火,所以决定在桥底下一边排队一边看烟火。不过 bin 说我们要是早点知道能买里面场的票就好了。
那天还有很好看的晚霞: 看烟火的时候,我坐在地上吃着东西,bin 在拍视频,前面突然来了对情侣,也算挺浪漫的,也有点惨哈哈哈:
烟火挺好看的,最后放完之后,大家排着队慢慢散场。天色已经暗下来了,有一种很强烈的以前只在动画中体会到的「夏天结束了」的感觉。想起绵长的人生、堆积的工作,想起短暂的欢乐、平息不了的压抑。
回到酒店还跟 bin 看了「乐队的夏天」最后一集,我很喜欢新裤子的「夏日终曲」,这种带点绝望的很对我胃口。还有以前听过的「Summer Dream」。
Posts
Osaka - 酒店与服务业
说起来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出国,还是第一次住高级点的酒店,大阪的希尔顿旅店。因为 bin 经常住所以有一些优惠,于是我们用便宜一点的价格住了。
体验确实挺不错的,早餐、下午茶味道很不错,如果没什么事,大概可以一直在餐厅耗一下午,上上网休息休息应该挺舒服的,不过我们没什么时间。
另一个体会是,从旅馆到各个地方的服务体验,感觉上日本人确实做得很到位。对客人的态度一直很温和,即使自己不太懂,也很努力去解释和表达。当然也可以说毕竟是在赚钱,不过能让人花钱体验好一点不也挺好的吗。
另外感觉自己的心态好像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,在频繁接触服务业之后,总会想他们年轻或者不年轻,在这些岗位上工作,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一直向前度过一生。然后就会掺杂着想到未来,想到工作,想到可有可无的余下几十年。其实大家都是这样,但想到这种点总是有点难受。可能就是自己解决不了一直困惑的问题,很容易就联想起来。在夏天的太阳里,微笑打包的女孩,手忙脚乱请教同事的导购阿姨,给我很多像阵阵浪花的冲击。